Q什么是便秘?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的饮食结构悄然发生变化,高油高脂、精细加工的食物摄入增多,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与此同时,来自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如影随形,精神心理负担不断加重,再加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慢性便秘问题愈发凸显,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便秘,从医学角度来讲,是由于机体内部的多种原因,导致粪便在肠道内长时间滞留。这一过程会使得粪便中的水分被过度吸收,进而引发大便干结坚硬、排出艰难,甚至出现排不尽的感觉,排便时间显著延长。一般来说,当每周排便次数少于 3 次时,便可视为存在便秘的情况。此外,即便每天都有排便行为,但如果排便时感觉困难,且排便后仍有残便感,或者伴有腹胀等不适症状,同样也应被纳入便秘的范畴。在实际生活中,不少便秘患者的排便频率为每周 1 至 3 次,而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长达 2 至 4 周才排便一次。还有部分患者,虽然每日排便次数可达多次,但每次排便都异常艰难,且排便时间往往会持续 30 分钟以上,排出的粪便坚硬如羊粪,量少且干结。
便秘的危害
长期深受便秘困扰,不仅会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危害,甚至波及到心理状态与外在形象。以下这些潜在风险,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诱发痔疮:排便时过于用力是便秘患者常见的情况,这会使肛门直肠部位承受较大压力,不仅容易直接引发痔疮,还会加重已有的肛门直肠疾病。久而久之,痔疮带来的疼痛、出血等症状,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危及心脑血管健康:对于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龄患者而言,便秘犹如一颗潜在的 “定时炸弹”。排便时过度用力,会导致血压急剧升高,机体需氧量大幅增加,极易诱发脑溢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甚至可能瞬间危及生命。
引发心理和精神障碍:长期被便秘问题纠缠且久治不愈,会给患者的生活蒙上一层厚重的阴影,带来巨大的痛苦。这种身体上的不适不断累积,会逐渐加重精神和心理层面的创伤,使患者陷入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深渊,严重者甚至会产生痛不欲生的感受。此外,研究发现,男性长期遭受便秘困扰,患帕金森症的风险也会有所增加。
损害皮肤状态:皮肤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长期便秘会使得肠道内的有害物质无法及时排出,反而被重新吸收入血,随着血液循环影响到皮肤的新陈代谢。这会导致皮肤变得粗糙无光泽,痤疮、色素沉着、颜面色斑等问题也会接踵而至,大大影响个人的外在形象。
增加消化道肿瘤风险: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长期便秘会使代谢产生的毒素在肠道内长时间积聚,持续刺激肠道黏膜。在这种不良环境下,结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的发病几率会明显升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便秘的发生因素
1.未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2.体力活动太少,常年坐着工作,肠蠕动减缓。
3.老年人牙齿缺损,不能咀嚼粗纤维蔬菜,而以精细食物为主的。
4.年老体弱,腹部、肠壁以及提肛肌肉的收缩无力,以致排便不畅或缺乏便意的。
5.某些药物的长期服用,如镇静剂、钙片、氢氧化铝,或中药温热辛燥剂等均可引起。
6.因情绪紧张引起胃肠功能失调。
7.因外出旅行或开会等客观因素的不允许,主观抑制便意,导致暂时性便秘。
8.疾病影响,如肛裂、痔疮出血怕疼而不敢排便者。
9.老年人常年服用泻药,使肠粘膜反应性降低等。
便秘的治疗
1、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使用正确的排便姿势。
2、多饮水,调整饮食。老年人平时应多吃些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粗制面粉、糙米、玉米、芹菜、和水果等,以增加膳食纤维,刺激和促进肠道蠕动。芝麻和核桃仁有润肠作用,老年人也可适当多吃一点。
3、适当参加体育运动。
4、保持乐观的情绪。
5、药物治疗:我院便秘科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选择不同方药,如肺脾气虚证型选用肠痹汤、云竹润肠丸、强力通便灵,肝脾不调证型选用瓜蒌红花汤;西药可选择动力药、微生态制剂、轻泻剂等,其中轻泻剂以容积性及渗透性轻泻剂为主,如聚乙烯二醇,乳果糖等,经常便秘的老年人不宜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果导片等,以免形成依赖性,从而使肠蠕动的功能退化,加重便秘。
6、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热敷、耳针、穴位贴敷、针灸、推拿、艾灸等多种治疗手段,通过临床实践和研究,我科总结出了一系列针对便秘病的有效中医治疗方案,旨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疾病痛苦。
7、生物反馈治疗:有研究表明,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总有效率约为70-75%,它不仅对出口梗阻型便秘治疗有效,对慢传输型便秘亦有效,可以作为功能性便秘的一线治疗方法。
便秘科简介
便秘科现有拥有医护人员16人,医师7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硕士研究生5名,在读研究生2名,全国肛肠学科名专家1名,河南省肛肠学科知名专家2名,河南省干部保健委员会干部保健会诊专家2名;护理团队9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5人,护士3人;专科用床36张。专业技术力量雄厚,人才结构合理,检查治疗设备齐全先进,年门诊量5000余人次。
供稿:便秘科 杨传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