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肛肠疾病围手术期腕踝针治疗技术规范》制修订研讨及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5-02-28

制修订研讨及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5年2月27日下午团体标准《肛肠疾病围手术期腕踝针治疗技术规范》制修订研讨及启动会在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河南省中医消化病医院)五楼多媒体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指导,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牵头组织,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召开,来自全国22家医疗机构的54位专家参会,共同推动中医特色技术标准化进程。




      肛肠疾病围手术期管理是影响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腕踝针这一中医特色技术,因 “简、便、验”的特点,在术后镇痛与促进恢复上优势显著。但临床操作中仍存在技术规范不统一、疗效评估标准缺失的状况。为此,2025 年初,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批准立项相关团体标准,制定规范化操作指南,以此提升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推动中医药技术在围手术期的科学运用。




会议由副组长张威教授、宋聚才教授共同主持



      会议开始,首先由巩跃生教授作为组长致辞,强调标准制定的紧迫性:“腕踝针的推广需以规范化为基石,此次标准的制定将填补中医技术在肛肠围手术期应用的空白,惠及更多患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标准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林进主任通过视频连线,详细讲解了团体标准制定的政策要求与流程规范,强调“标准需兼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权威指导”。



      秘书罗林山教授汇报了起草组的任务分工与进度规划,明确2025年底完成标准制定。  

      在研讨环节,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贾小强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西安医院沙静涛教授等做精彩发言。

      起草组汇聚肛肠外科、中医针灸、护理、疼痛管理、营养学等多领域专家,覆盖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上海龙华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22家单位,形成跨区域、多学科协作网络。未来,工作组将结合临床数据与循证医学证据,完善技术操作流程,并计划通过培训推广标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规范化水平。




      本次启动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肛肠疾病围手术期腕踝针治疗技术迈入标准化新阶段。项目组将秉承“传承创新、科学严谨”的原则,加速推进标准制定工作,为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推广提供范例,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  




 供稿:罗林山   审核:梁志平 樊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