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家族庞大,种类繁杂,而胃癌在我国堪称 “高发大户” 。我国最新的癌症登记数据无情地揭示,胃癌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排行榜上位列第五,在死亡榜单中更是攀升至第三位 。它如同隐匿在暗处的 “健康杀手”,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别怕!河南省中医消化病医院、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强势为您的胃健康保驾护航 !我们凭借专业的医疗团队、前沿的诊疗技术,时刻准备着,为您的胃部筑起坚固防线,守护胃健康!
胃癌虽然可怕,但它并不是由正常胃黏膜细胞“一跃”变成癌细胞的,在胃癌真正找上门之前,我们的胃其实已悄然历经一连串复杂的变化 。
01胃在癌变前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胃由正常黏膜细胞转变为癌肿是一个多步骤癌变的进程(Correa模式),即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浸润性胃癌。
1、慢性浅表性胃炎
这是胃黏膜“小叛逆”的阶段。胃黏膜,宛如胃的细腻 “保护膜”,原本平整又健康。可一旦它 “不安分” 起来,出现炎症、肿胀,慢性浅表性胃炎就缠上身了 。此时,你或许仅在偶尔进食过多时,才会察觉到胃部有丝丝不适,或是隐隐胀痛,像是胃在轻声抱怨 。
2、慢性萎缩性胃炎
这一阶段,胃黏膜开启了 “缩水大危机” 。随着病变持续 “升级”,原本饱满的胃黏膜像是被抽走了 “元气”,开始 “缩水”,变得又薄又娇弱,萎缩性胃炎就此登场 。一旦到了这个地步,胃的消化 “战斗力” 直线下滑 。你会频繁遭遇食欲不振的困扰,刚吃一点东西,胃就像被吹胀的气球,满是饱胀感,别提多难受了 。
3、肠上皮化生
上皮内瘤变,特别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进展为癌症的风险较高。变身的细胞可能会进一步“失控”,开始疯狂生长,这时候,离胃癌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4、浸润性胃癌
这是胃黏膜“全面失控”的阶段。变身的细胞彻底摆脱了束缚,开始深入地“渗透”,突破胃黏膜下层并开始向周围组织侵犯。此时,胃的“求救信号”可能变得异常明显,疼痛、腹胀、消瘦、贫血、食欲极度减退等症状相继出现,提醒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02哪些症状提示可能有胃癌癌前病变?
胃癌癌前病变很隐蔽,多无明显体征,上腹部深压痛可能是需要重点注意的体征。另外患者可能出现一些不典型的症状:
1.消化不良和胃部不适,如隐隐作痛、反酸等;
2.进食后有饱胀感;
3.轻度恶心;
4.食欲不振;
5.胃部灼热感。
胃癌进展期会出现一些典型症状,如便血、呕吐、非特异性的体重减轻、持续性上腹闷痛、黄疸(巩膜和皮肤变黄)、腹水(腹腔积液)等。
03胃癌容易盯上哪些人?
年龄在45岁以上(含45岁),且具有以下任意一条者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建议定期筛查:
1.长期居住于胃癌高发区;
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4.一级亲属有胃癌病史;
5.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熏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04守护胃健康,从预防做起!
1.改变饮食习惯
①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它们富含的维生素与膳食纤维,是胃的 “贴心小卫士”
②控制食用盐摄入,腌制食物也要 “忍痛割爱”,每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
③油炸、烧烤、酸菜、烟熏、霉变食物统统 “打入冷宫”;
④限制加工红肉摄入量(如香肠、熏肉等),增加白肉摄入量(鱼、虾等);
⑤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⑥吃饭要细嚼慢咽,减轻胃的负担。
2.养成并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①戒烟限酒,保护胃黏膜不受伤害;
②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③保持充足睡眠,让胃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④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⑤提倡分餐制,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⑥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要及时治疗根除。
3.定期筛查、早期发现和治疗
推荐上述高危人群进行机会性筛查,筛查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查、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内镜检查。其中,内镜及其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及早发现胃部疾病和癌前病变,及早治疗。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规范治疗,遵医嘱定期随访复查。
胃癌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从正常的胃黏膜细胞,历经癌前病变阶段,最终发展为浸润性胃癌,这是一段漫长的演变历程。当检查出癌前病变时,大家千万别过度恐慌,可也绝不能掉以轻心。此时,应积极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尽可能减少甚至阻止病情朝着胃癌的方向恶化。千万不要等到癌前病变悄无声息地进展成胃癌,才追悔莫及。预防永远胜于治疗,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提前做好预防,远离胃癌的威胁 !
本文为公益性科普文章,仅用于普及健康养生知识。
提高公民健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