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频传!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科研团队四篇论文连发!
2025-09-19
图片

捷报频传



继我院博士后创新基地的有小娟博士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了《An electrochemical aptasensor for detec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based on AuNPs and AgNPs-GO nanoparticles》(IF:4.8,JCR:Q1)的研究成果之后,我院科研团队再次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四篇高质量论文相继在国际权威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内容涵盖老年营养管理、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及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等多个前沿领域,标志着该院科研创新实力实现新的跨越。

老年营养管理研究填补领域空白



科研团队在巩跃生院士及董雷博士的指导下,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IF=4.1,JCR Q2)上发表题为《Energy and protein intake adequacy in geriatric rehabilitation inpatients: A descriptive cohort stud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采用间接热量测定法(IC),精准评估老年康复住院患者的能量需求,填补了脆弱人群营养管理中的关键空白,为老年患者的精准营养支持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多中心合作结硕果 结直肠癌研究获进展



由广州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清远医院牵头、我院参与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取得重要成果,论文《Stool-based methylated syndecan-2 testing has a high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in an average/increased-risk population》发表于国际期刊《Gastroenterology Report》(IF=4.2,JCR Q1)。该研究跨越中国9个省18家医院,系统评估了粪便甲基化SDC2检测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我院作为重要参与单位,为研究提供了多项技术支持与临床数据。

中医药研究展现特色优势



在中医药研究领域,我院团队同样取得突破性进展。巩跃生院士、冯书营教授科研团队与在站博士后李姝璇博士合作完成的《黄芩汤调控肠道菌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最新进展》一文,被核心期刊《时珍国医国药》收录。该研究系统阐述了黄芩汤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为中医药治疗炎症肠病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同时,科研团队在核心期刊《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上发表了《瓜蒌润肠汤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小鼠便秘模型的作用机制研究》。该研究首次从分子层面揭示了瓜蒌润肠汤治疗便秘的作用机制,证实其可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改善便秘症状,为中药方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支撑。

科研创新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此次四篇高质量论文的连续发表,充分展示了我院在消化系统疾病研究领域的综合实力。近年来,医院坚持“人才立院、科技兴院”的发展理念,依托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省级实验动物中心平台,组建了由巩跃生院士领衔的高水平科研团队,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江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构建了完善的“临床-科研-教学”一体化创新体系。


未来,我院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聚焦消化道疾病诊疗关键技术瓶颈,特别是在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监测、肠道菌群精准调控、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等领域开展深度研究,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实践转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