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梗阻型便秘是便秘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是由于盆底肌功能紊乱、直肠结构异常或排便反射异常等因素,导致粪便从直肠排出受阻。这种类型的便秘不同于因肠道蠕动缓慢等原因引起的便秘,它的问题主要出在排便的最后阶段,即粪便通过直肠和肛管排出体外的过程。
01发病机制
(一)盆底肌功能障碍
1.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耻骨直肠肌是围绕在直肠和肛管交界处的肌肉,正常情况下,它在排便时会松弛,使直肠肛管角度变大,有利于粪便排出。但在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中,耻骨直肠肌出现痉挛性收缩或肥厚,导致直肠肛管角度变小,就像一个阀门变窄了一样,阻碍了粪便的正常通过。这种痉挛或肥厚可能是由于长期的精神紧张、盆底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或局部炎症等因素引起的。
2. 盆底肌失弛缓症
盆底肌肉在排便时不能正常松弛,这会使得直肠出口处的压力增加,粪便难以排出。这可能是因为盆底肌肉的神经调节出现问题,比如神经损伤或神经传导障碍。例如,女性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会损伤盆底神经,导致盆底肌失弛缓,从而引发出口梗阻型便秘。
(二)直肠结构异常
1. 直肠前突
直肠前突主要发生在女性身上,这是由于女性的盆底结构特点决定的。直肠前壁在排便时会向前突出,就像一个小袋子一样,尤其是在长期便秘、排便用力过度等情况下,这种前突会更加明显。粪便容易积存在这个突出的部分,难以通过肛管排出。这是因为直肠前突改变了粪便正常的排出路径,增加了排便的难度。
2. 直肠内脱垂
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会出现脱垂现象,部分直肠黏膜会堆叠在肛管上方,阻塞了直肠出口。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盆底支持组织松弛,如随着年龄的增长,盆底的筋膜、韧带等组织变得松弛,无法有效地支撑直肠,导致直肠内脱垂。另外,长期腹压增加,如慢性咳嗽、肥胖等因素也会促使直肠内脱垂的发生。
02临床表现
临床上的一些表现
1. 排便困难
患者在排便时会感觉粪便卡在直肠或肛管处,即使有强烈的便意,也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和很大力气才能排出少量粪便。这种排便困难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排便不尽感
每次排便后,患者总感觉直肠内还有粪便没有排干净,这是因为粪便排出受阻,直肠内常常有残余的粪便。这种排便不尽感会使患者频繁地尝试排便,进一步加重盆底肌的疲劳和紧张,形成恶性循环。
3. 会阴部坠胀感
由于粪便在直肠出口处积聚,以及盆底肌的异常收缩等原因,患者会感到会阴部有坠胀的感觉,就像有东西堵在那里一样。这种坠胀感在长时间站立、行走或排便后可能会更加明显。
03诊断方法
诊断方法
1. 直肠指诊
这是一种简单而重要的检查方法。医生通过手指插入直肠,可以直接感受直肠内是否有粪便潴留、直肠壁的紧张度、直肠前突或直肠内脱垂等情况。例如,在直肠前突的患者中,医生可能会感觉到直肠前壁有明显的凹陷或薄弱区域。
2. 排粪造影
排粪造影是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关键检查。患者在钡剂灌肠后坐在特制的马桶上进行排便动作,同时通过X线动态观察直肠、肛管的形态和功能变化。通过这种检查,可以清晰地看到直肠前突、直肠内脱垂等结构异常,以及耻骨直肠肌的功能状态,如是否存在痉挛或不松弛等情况。
3. 盆底肌电图检查
这种检查主要用于评估盆底肌肉和肛门括约肌的神经肌肉功能。通过将电极插入盆底肌肉,可以记录肌肉在静息和收缩状态下的电活动。如果盆底肌出现松弛或痉挛等异常情况,肌电图会显示出相应的异常电信号,帮助医生判断盆底肌功能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4. 直肠肛管压力测定
该检查可以测量直肠和肛管内的压力变化。在正常排便过程中,直肠内压力升高,肛管内压力降低,以利于粪便排出。而在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中,这种压力变化可能会出现异常,如肛管内压力过高或直肠肛管压力梯度异常等,为诊断提供依据。
04治疗策略
(一)非手术治疗
1. 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盆底肌功能障碍引起的出口梗阻型便秘。它通过在患者的直肠或盆底肌放置传感器,将盆底肌的活动信号反馈给患者,让患者能够直观地了解自己盆底肌的收缩和松弛状态。患者可以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盆底肌训练,学会正确地收缩和放松盆底肌,从而改善排便功能。一般需要进行多次训练,每次训练时间约30 - 60分钟,每周2 - 3 次。
2. 盆底肌训练
也称为凯格尔运动,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锻炼盆底肌的方法。患者可以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来增强盆底肌的力量和协调性。具体方法是:收缩盆底肌肉,就像忍住放屁或憋尿一样,保持收缩 5 - 10 秒,然后放松 10 秒,重复进行 10 - 15 次,每天进行 3 - 4 组。这种训练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如坐着、站着或躺着。
3. 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与其他类型的便秘一样,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也需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食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同时,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蹲坐和用力排便,尽量在固定的时间排便。
4. 药物辅助治疗
可以使用一些缓泻剂来软化粪便,如乳果糖等渗透性泻药,使粪便更容易排出。对于盆底肌痉挛的患者,还可以使用一些肌肉松弛剂,如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软胶囊,来缓解盆底肌的紧张状态。
(二)手术治疗
1. 直肠前突修补术
2. 直肠内脱垂手术
3. 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
供稿:便秘科 胡悦 审核:宋敬锋
本文为公益性科普文章,仅用于普及健康养生知识。
提高公民健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