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息肉、腺瘤到恶性肿瘤的“蜕变”之路,你不可不知的秘密!
2025-03-26

病情汇报



患者男性,60岁,以“反复肛内肿物脱出1年”为主诉入院。入院症见:患者神志清,精神可,纳眠可,便时肛内肿物脱出,需用手还纳,无明显疼痛、出血,大便日2-3次,不成形,小便调。专科情况:截石位 视诊:可见肛周皮肤轻度水肿,表面呈淡红色,肛缘赘皮样肿物隆起。肛门指诊:进指顺畅,肛门大小正常,收缩功能可,肛内有灼热感,距肛缘约4cm处直肠前壁可触及一明显肿物,表面光滑,活动度好,其蒂位于肛管直肠交接处。肛门镜检查:齿线上3、7、11点位粘膜隆起,表面充血水肿。肠腔内可见一明显肿物,表面光滑,表面出血。直肠镜:肠腔内可见黏膜轻度充血水肿,表面血管纹理清晰。 




入院第二日给予无痛电子结肠镜检查,镜下取直肠肿物组织进一步病理检查。病理回示:(直肠活检)绒毛管状腺瘤,局灶高级别腺上皮内瘤变。(注:治疗后复查。)待病理回示后安排进一步手术切除治疗。手术过程:麻醉后肛门镜下用止血钳纵行钳夹肿物牵拉出肛门,肿物表面脆性较大,易出血,使用0号慕丝线贯穿“8字”缝扎肿物基底部,瘤体行高频电刀切除,全部送检。切除前肿物约5*3*3cm大小,切除后由于组织液、血液流失,标本约3*2*2cm大小。


术后病理回示:(直肠)绒毛管状腺瘤,局灶高级别腺上皮内瘤变。注:高级别腺上皮内瘤变属癌前病变,需定期复查。嘱患者3月复查电子肠镜。

病理图片 谨慎点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肠道健康往往被忽视,而肠道息肉、腺瘤与恶性肿瘤这三个概念,更是让许多人感到陌生和恐惧。




什么是息肉?腺瘤、恶性肿瘤又是什么?



肠道息肉:肠道息肉是肠道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它们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可能会引起便血、腹痛、腹泻等症状。肠道息肉主要包括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类型。


腺瘤:腺瘤是一种源自腺体组织的良性肿瘤,在肠道中尤为常见。腺瘤性息肉就是腺瘤的一种表现形式。腺瘤具有不同的恶性潜能,长期存在可能会发展为恶性肿瘤,因此被公认为肠癌的癌前病变。腺瘤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的不同,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等类型。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一种恶性细胞的异常增生,其细胞能够侵入周围组织,扩散到其他部位,并破坏正常组织结构与功能。在肠道中,恶性肿瘤主要指结直肠癌,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如何检查?



对于肠道息肉、腺瘤与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检查方式至关重要。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

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是发现和确诊肠道息肉、腺瘤与恶性肿瘤的最重要手段。通过肠镜,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肠道黏膜的微小病变,并进行组织活检和细胞学刷片检查,从而确定病变的性质。

粪便潜血试验:虽然粪便潜血试验的诊断意义有限,但阳性结果可以提供进一步检查的线索。因此,它常被用作肠道疾病的初步筛查手段。

X线钡剂灌肠:虽然X线钡剂灌肠能敏感地发现大肠息肉,但对病变的分类和定性常常不够准确。因此,它更多地被用作肠镜检查的辅助手段。



怎么治疗呢?



对于肠道息肉、腺瘤与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各异,但总的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

肠道息肉与腺瘤:对于较小的肠道息肉和腺瘤,通常可以通过内镜下高频电凝息肉切除术、激光或微波切除术等方法进行治疗。这些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对于较大的息肉和腺瘤,或者内镜下无法切除的病变,可能需要采取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恶性肿瘤:对于恶性肿瘤,治疗方法更加复杂和多样化。除了手术切除肿瘤外,还可能需要进行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这些治疗方法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控制肿瘤生长,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生活中怎样预防?



预防肠道息肉、腺瘤与恶性肿瘤的发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肠道疾病的风险。

定期体检和筛查:对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以及有家族性肿瘤综合征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等筛查手段,以便早期发现肠道病变。

积极治疗肠道炎症:长期存在的肠道炎症可能会刺激肠道黏膜增生,形成息肉或腺瘤。因此,对于肠道炎症性疾病,应积极治疗并定期复查。

避免长期摄入刺激性食物:如高蛋白、高脂肪、辛辣刺激食物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增加肠道息肉和腺瘤的风险。

让我们重视肠道健康,定期进行相关检查,积极调整生活方式,预防肠道息肉、腺瘤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享受美好的生活。关爱肠道,从现在做起!


供稿 痔三科刘畅  审核 宋敬锋


本文为公益性科普文章,仅用于普及健康养生知识。

提高公民健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