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都可能增加溃疡性结肠炎复发风险。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而言,炎炎夏日不仅要对抗高温,更要警惕疾病 “卷土重来”。结合疾病特点和季节因素,以下是一些针对性预防建议,助您守护肠道健康,安稳度过夏天。
01严格把控饮食,减少肠道刺激
1、避免生冷不洁食物:夏季少吃刺身、凉菜、冰饮、未洗净的瓜果(如沙拉、刺身、冰西瓜),这类食物易携带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或刺激肠道黏膜,诱发腹泻或炎症。食物需彻底加热,剩菜冷藏不超过24小时,食用前充分加热,避免食物中毒。
2、选择易消化食物: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山药小米粥、面条、馒头,水蒸蛋等。适当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等,但要注意烹饪方式以蒸煮为宜,避免油煎、油炸。
3、控制辛辣油腻及高纤维食物:减少火锅、烧烤、油炸食品及辣椒、酒精摄入,避免肠道血管扩张和黏膜损伤。急性发作期避免高纤维食物(如粗粮、芹菜、韭菜),缓解期可适量摄入煮软的面条、水蒸蛋、小米粥。
4、规律饮食,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每餐七八分饱,减轻肠道负担。
02科学管理生活习惯,避免诱因
1、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夏季昼长夜短,人们容易晚睡,但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维持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预防疾病复发。
2、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在清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运动。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肠道的抵抗力,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3、腹部保暖:夏季使用空调时,温度不宜过低,一般保持在26℃左右。避免空调直吹腹部,夜间睡眠时要盖好被子,防止腹部受凉,以免引起肠道痉挛,诱发疾病。
03规范用药与病情监测
1、切勿自行停药或减药、规范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如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维持病情稳定,预防复发,随意停药易导致复发(尤其夏季诱因多,需严格遵医嘱)。
2、随身携带应急药物:外出时备好蒙脱石散(止泻)、口服补液盐(防脱水),若出现频繁腹泻(>3次/天)、血便、腹痛加剧,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3、定期复查与记录:每3—6个月复查粪便常规、血常规及肠镜(遵医嘱),记录饮食、症状及用药情况,便于医生调整方案。
04调节情绪,避免压力过大
精神因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有重要影响。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焦虑、紧张会通过“脑肠轴”加重肠道炎症,可通过冥想、听音乐、阅读、旅游与亲友沟通等方式减压,保持心情平和。
05其他注意事项
1、预防肠道感染: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如果身边有肠道感染患者,要注意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2、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夏季出汗较多,加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会有腹泻症状,容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适量饮用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
夏季预防核心在于“饮食卫生+规律生活+规范治疗+情志调护”,通过减少肠道刺激、增强免疫力、管理情绪及严格遵医嘱,可有效降低复发概率。若出现持续不适,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供稿:治未病科 朱桂霞 梅艳威
本文为公益性科普文章,仅用于普及健康养生知识。
提高公民健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