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是发生于肛门直肠周围组织的化脓性感染性疾病,属于中医 “肛痈” 范畴,主要由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肛腺或皮肤破损引发。其典型表现为肛门周围红肿、灼热、疼痛,症状可随排便或久坐加重,严重时局部可触及硬结或波动感,甚至有脓液流出,部分患者还会伴随发热、乏力、食欲下降等全身感染症状。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湿热下注、气血瘀滞密切相关,长期饮食不节(如偏好辛辣油腻食物)、久坐久立、外感湿邪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化热成脓,形成脓肿。
对于早期轻症或特殊情况的肛周脓肿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控制感染。具体措施包括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类、甲硝唑等,用药需结合细菌药敏结果调整),以及每日 2-3 次、每次 10-15 分钟的温水坐浴,配合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以缓解疼痛、促进炎症吸收。
然而,绝大多数肛周脓肿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切开脓肿、彻底排脓并清理坏死组织,避免感染扩散或形成肛瘘。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引流术,即在局部麻醉下切开脓肿,术后通过每日换药、坐浴及抗生素治疗促进愈合;对于深部脓肿或高位脓肿,则需采用根治性手术,如一次性根治术(切开脓肿的同时处理感染内口,降低肛瘘发生风险)或挂线疗法(利用橡皮筋缓慢切开瘘管,减少高位脓肿患者肛门失禁的风险)。
肛周脓肿的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
1、环境宜干爽、通风良好,室温维持在22-24℃,湿度50%-60%,助于缓解患者的湿热不适。
2、指导患者穿着宽松、透气、棉质内裤,勤换洗衣物,保持肛周清洁干燥,避免局部摩擦加重症状。
3、避免剧烈运动或活动,减少对局部的刺激。
饮食护理:
1、术后要饮食有节,以清淡为主,忌吃产气类食物,容易引起肚胀,如牛奶等,忌暴饮、暴食。
2、禁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羊肉、海鲜发物的食物
3、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帮助排毒。
心理护理:
1、患者术后疼痛易产生焦虑、烦躁情绪。护理人员及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减轻其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适当放松:通过听音乐、积极与病友沟通交流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3、鼓励家属多与病人沟通交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局部伤口护理:
1、正确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伤口,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或清洁剂。清洗后用干净毛巾轻轻擦干,避免用力摩擦。
2、外用药物:根据医生建议使用中药药膏、中药熏洗。
3、观察局部变化:指导患者注意观察局部红肿、疼痛、脓液渗液等情况的变化。如发现局部红肿加重、疼痛加剧或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
排便护理:
1、避免强忍便意,防止大便干结。遵医嘱使用润肠通便药物,但避免长期使用泻药,以免形成药物依赖。
2、排便时避免用力过度,减少下蹲时间,减轻肛门局部压力;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用柔软的纸巾擦拭,保持肛周清洁。
康复指导: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2、增强免疫力: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心态,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复发。
3、.提肛运动:患者全身放松,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吸气时肛门缓慢向上提起,如忍住大便般收缩肛门,保持5秒钟左右,然后呼气慢慢放松肛门。每组进行20-30次,每日3-4组
4、散步:饭后半小时左右进行散步,步速适中,每日1h,通过合理的运动护理,有助于患者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如有疑问或症状加重,建议立即至肛肠专科就诊,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供稿:痔二科肖凤杰
本文为公益性科普文章,仅用于普及健康养生知识。
提高公民健康素养。